说实话,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搞「绿色供应链」,但到底能不能赚钱还真是个让人挠头的问题。我前几天看到一份报告,说有近六成的中国企业认为环保会增加成本,只有三成左右觉得能带来收益。不过,你看像宜家这样的国际巨头,去年光是靠可持续产品线就多赚了18亿欧元,这数字够吓人的吧?
绿色供应链的成本账本
先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前期投入确实不小。我认识一个做服装的朋友,为了改用有机棉,光是上游供应链改造就砸了200多万。可有趣的是,第二年订单增长了40%,欧洲那边的大客户点名就要他们的「环保系列」。这让我想起波士顿咨询的一个数据: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,3-5年内利润率平均能提高2-4个百分点。
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,现在很多90后消费者愿意为环保溢价买单。去年双十一,某家电品牌推出的节水洗衣机,价格贵了15%却卖爆了,你说神奇不神奇?这背后其实是个消费升级的故事——当人们开始关注「产品是怎么来的」,绿色标签就成了新的竞争力。
那些玩转绿色供应链的聪明人
说到这个,不得不提特斯拉。他们搞的闭环回收系统简直绝了——把废旧电池拆解重组,材料利用率能达到90%以上。虽然前期研发烧钱,但现在每年光这茬就省下几亿美元。还有日本的某食品企业,把废弃食材做成包装材料,不仅省了处理费,还成了品牌卖点。
对了,有个冷知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:现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,碳排放权能卖到每吨80美元。也就是说,你的供应链越绿色,手里的碳资产就越值钱。这不是变相的「环保生财」吗?
小心这些坑
当然啦,也不是谁都玩得转。我见过最惨的案例是某制造企业跟风上光伏,结果供应链改造不到位,产品质量下滑,最后丢了核心客户。所以啊,绿色转型不能光想着贴标签,得像下棋一样步步为营。毕竟消费者也不是傻子,假环保比不环保更招人嫌。
说到底,绿色供应链赚不赚钱,关键看你会不会算长远账。就像那个老笑话说的:「植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」在这个碳关税、ESG投资越来越火的时代,早布局的人,可能正在偷偷数钱呢。
看完只想说:宜家那18亿欧是真香😂
服装朋友200万花得值,第二年40%增长,慕了
等等,碳交易真能80美元一吨?有懂哥讲讲怎么开户吗
90后消费者表示愿意为节水洗衣机买单,我就是那个冤种
别被特斯拉闭环回收忽悠,那是人家体量大才玩得动,中小企业慎入
去年双十一那节水洗衣机我也抢了,结果水费没省多少,就当买个心安
绿色供应链=玄学?我朋友公司光伏上了,客户跑了,血亏
早布局的人偷偷数钱这句话扎心了,我们还在算回本周期
报告说六成企业嫌成本高,我们老板就是那六成里的顽固派